“钱多得没地花”曾经是保险公司面临的一个棘手问题,近年来险企为此想破脑筋,险资投资渠道放宽的讨论也愈演愈烈。
直至今年8月5日,《保险公司信息披露办法》正式公布,于8月31日正式实施。
此次对保险资金投资渠道的调整主要包括:保险资金权益类投资比例由20%调升至25%;投资于基础设施等债权投资计划的比例调升至10%;允许投资未上市企业股权,投资账面余额不高于本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5%;允许投资于不动产,比例不高于公司上季末总资产的10%;允许投资无担保企业(公司)债券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,比例不超过20%。
同时,明令禁止买入ST股票、直接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、从事创业风险投资等。
随后,《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》、《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暂行办法》、等投资细则相继出台。
实际上,险资在过去一年复杂的资本市场中,也多次成功踩准市场动荡的时点,取得不错的投资收益。例如,在三季度反弹来临之前,险资在5、6月份的市场低位,跑步进场,成功抄底。
根据保监会公布的数据,险资前10个月投资收益率达3.97%,年化收益率达4.76%。
除此之外,中国人寿巨资入股南方电网和广发行,中国太保拟购上海农商行,险资投资未上市公司股权的战役早已打响。年底,多家险企又联手拿地,吹响进军商业地产的号角。
(证券日报)